映月读书网 > 茶经 > 十之图 >

十之图

陆羽所说的图,是用白绢把采茶制茶的全部工程绘制书写出来,以做日常指导之用。据考证,古时家用屏风多以四六幅为主,陆羽所述之图可以是挂于墙壁的挂图,也可以做成屏风放置家中。

【原文】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1〕,分布写之,陈诸座隅〔2〕,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注释】

〔1〕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用四幅或六幅白色丝绢。绢素:素色丝绢,即白绢,常用于书画制作。幅:古时候一幅长为一尺八寸。

〔2〕 座隅:挨着座位的角落,就是座位的旁边。

【译文】

将《茶经》内容分别写在四幅或六幅的白色丝绢上,然后悬挂于座位旁边。如此一来,茶之起源、采摘制作工具、制茶之法、煮茶方法、饮茶方式、关于茶事的记载、产地以及茶具、茶器的使用方式等内容,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从头至尾关于《茶经》的叙述就完备了。

【延伸阅读】

陆羽这里所说的图,是用白绢把采茶制茶的全部工程绘制书写出来,以做日常指导之用。据考证,古时家用屏风多以四六幅为主,陆羽所述之图可以是挂于墙壁的挂图,也可以做成屏风放置家中。屏风之上绘画题字的传统,在唐代还非常盛行。

隋唐五代时期盛行书画屏风的传统,在史书及绘画作品中都有记载。《新唐书·魏征传》中说:“帝以旗上疏列为屏障。”《新唐书·李绛传》中也有这样一两文字:“李绛元和二年为学士,宪宗命与崔群、钱徽、韦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旧纪元和四年,御制君臣事纪十四篇,书于六扇屏风。”皇帝把屏风作为治政的一种载体,时时不忘用它来记录一些具有警示或训诫性质的言行。

除此之外,屏风上作画的传统也非常悠久,最为著名的算得上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画中出现了大幅屏风,屏风上又绘有山水,可谓画中有画,技艺超绝。古人也常把政绩卓越的帝王将相或声名传世的节妇烈女事迹绘于屏风上,以生歌颂传扬、说教警诫之效。

█〔民国〕 蓝釉茶具

【名家杂论】

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期是唐代。饮茶之事向来就是风雅的,很多诗人、书画家也积极参与这件风雅事,茶画自然出现。

世界上第一幅茶画,当属唐人阎立本所作《肃翼赚兰亭图》。画中是儒士与僧人一起喝茶的场面,旁有一老一少两个仆人正在煎煮茶水。画中出现了风炉、茶铛、茶碗等茶器,可以看出当时下层儒士、僧人还是以简朴的饮茶方式为主。唐张萱所绘《明皇和乐图》是一幅反映宫廷帝王饮茶的图画,画中宫女手捧茶食、茶器,且茶盘中有水注,后人认为此情景证实了书中所载“淹茶法”的散茶冲泡饮法,在当时是确实存在的。唐代佚名作品《宫乐图》,描绘了宫廷众女子饮茶的大场面,此画对烹茶、饮茶具体细节描绘比较具体、细腻,是研究茶文化发展的珍贵物象资料。

█〔明〕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局部)

五代至宋,茶画的表现内容较之唐代更为丰富。从宫廷士大夫阶层到布衣平民,各种茶宴、闲饮、斗茶,无所不有。在反映贵族饮茶方面,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宫饮场景;北宋徽宗皇帝所作《文会图》,则非常具体地描绘了皇家园林中举行的一次茶宴,其中都篮、风炉等茶具具备,果品、茶食等也非常齐全。在反映民间茶食方面,南宋画家刘松年做出了不俗的贡献,其传世作品《撵茶图》《茗园赌市图》《卢仝煮茶图》等,把民间茶事活动描画得栩栩如生,不但有茶器、茶艺的细腻表现,还有饮茶的一些风俗活动的记录。

明朝时期,仿制前朝的茶画不少,不过以文征明和唐伯虎为代表的著名画家,也独创了大量优秀画作。文征明的《陆羽烹茶图》《品茶图》《惠山茶会记》等,突出了饮茶环境的幽雅,唐伯虎的《琴士图》和《品茶图》则飘逸壮阔,它们都是茶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