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 > 透过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会的文明程度 >

透过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会的文明程度

不少人都觉得医生冷血,尤其是急救医生,觉得我们每天面对死亡,应该对生命早就麻木、冷漠了。曾经有不少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们整天和人命打交道,是不是拿人命都不当回事了?”

我每次都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人命打交道,对生命的感悟、对死亡的思考,肯定比一般人更多、更深刻,也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更懂得维护生命的尊严。我们不是漠视生命,而是由于经历得太多了,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罢了。”

“急救”二字中,急,就是紧急,就是争分夺秒;救,就是救治,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急救,就是和死神作斗争,就是要把那些挣扎在鬼门关的人拉回来。而猝死,就是那道鬼门关。被抢救存活的人,就是到阎王爷那儿转了一圈又回来了,那些没有被抢救过来的人就永远留在阎王爷那儿了。

现代急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院前急救、急诊科的继续救治、危重病监护病房(如ICU、CCU等)更加完善的救治。院前急救也叫院外急救或现场急救,是指在进入医院以前,在医院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的救助,针对各种急性危重症以及突发性危机事件,使患者安全、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及时对病情或伤情进行快速评估、抢救、护理、转运及途中监控病情,并将伤病者安全送往医院,为挽救生命与院内的后续救治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狭义的院前急救是由急救中心来承担的;广义的院前急救,应包括除急救中心和医院以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保健室等医疗机构,更应包括全民性的自救和互救。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学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战线的最前沿,是挽救生命的主战场,往往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是急性危重症?比如,一个人突然发烧,你说急不急?当然急!但不重,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患者完全可以自己或在家人护送下去医院看急诊。再比如,一个肝癌的患者,你说重不重?当然重!但不急,可以不用救护车,甚至连急诊都不用去,直接到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就可以了。

人类有很多的急症,有的是突发急症,有的是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这些急症,有的可能快速危及生命;有的可因病情的迅速恶化而危及生命;有的可能因病情延误逐渐加重而危及生命;有的虽然不会引起生命危险,但令患者十分痛苦;也有既不危及生命,患者也无明显痛苦的……可见,各种急症的危险程度不同。

那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急救医生呢?还是以刚才那两种患者为例。发高烧的患者突然抽搐、昏迷了,肝癌的患者突然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大出血了,这两类患者都是“又急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了,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此时就该我们急救医生出手了!在拨打急救电话时,有几点需要注意说清楚。

①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患者身份不明时说明性别、大致年龄。

②患者当前的简要病情,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效果。

③患者当前位置的详细地址,如小区的名称、楼号、单元号、楼层、房间号。

④如果突发灾难事故,应说明事故性质,比如火灾、塌方、车祸等,并说明受伤的大概人数等。

⑤其他应该说明的情况,以及急救中心受理台询问的其他问题。

⑥约定好等候、接应救护车的确切地点,尽量避免或减少救护车因地理环境生疏而造成的延误,以便医生能快速、顺利地到达患者身边。等车地点最好选择在就近的公交车站、较大的路口、著名的单位门前、标志性建筑、醒目的公共设施等处,这至关重要。

等候急救中心受理台挂机后,再结束通话。结束通话后,尽量提前到约定地点,接应救护车;见到救护车后,应主动上前接应,带着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在接到救护车前,应始终保证电话通畅,以便随时与急救中心受理台或救护人员保持联系。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切忌提前将患者进行挪动,否则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发生猝死需要救命了,该指望谁?要我说,猝死的急救不能只是指望医生和急救中心。为什么这么说?

从发病到想起打急救电话,到电话接通,描述完病情,说清楚地址,再到急救中心调配医生和车辆,救护车飞速赶往患者发病地点;然后,急救医生提着诊箱、心电图机、除颤器、气管插管箱,可能还有电动心脏按压泵等急救设备,全套装备加起来一共30多公斤,急急忙忙赶到急救现场,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花时间。如果一切顺利,医生可能在15分钟之内就到了,而如果运气不好,遇到急救电话打不通,或者医院人手不够无法派车,或者再遇到大堵车,医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多少次,我们急急忙忙赶到现场,患者家属却一脸不高兴:“你们怎么回事啊?怎么这么晚才来?”此时,就算心里有再大的委屈,我们也得忍着,家属心里着急,我们得理解。

美国每年平均约有45万人发生猝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雅图地区的复苏成功率就高达43%;而中国每年平均约有54.4万人发生猝死,复苏成功率不足1%。中国和美国的抢救成功率为什么如此悬殊?

我手上有一份2008年的资料:美国西雅图,急救反应时间在5分钟内,急救半径2~3公里,平均每2万~3万人一辆救护车,急救普及人口达到70%;而中国北京,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分钟,急救半径5~7公里,平均每10万人一辆救护车。北京急救中心每天最多时可接到2万多个急救电话,出2000多次车,还是无法满足全部需要。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要求北京市民每80个人中有一个学会急救,即使这样,急救普及率也远远不及欧美国家。

很多次,我们开着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急救现场,看到患者已经停止了呼吸,而周围的人却一脸茫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施救,就感到我国公众不仅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急救设备,更缺少急救意识。

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急救普及率和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协调能力、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以及全体国民素质的高低等,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和谐的标志之一。

政府和全社会应该把具有国际视野的健康教育、急救教育、死亡教育,列为全民终身普及教育的必修课程!尤其高危行业、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把急救普及教育列为必修课!

发生猝死,最重要的是患者身边的人立即施救,要及时、正确、坚持下去!不要以为打了急救电话就万事大吉,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及时开展现场自救、互救,才有可能救人救己,这就是学会急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