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四人帮”兴亡 > 第十章 批《海瑞罢官》一炮打响 >

第十章 批《海瑞罢官》一炮打响

毛泽东称赞过《海瑞罢官》

批判《海瑞罢官》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根导火线是怎样点燃起来的呢?

最早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的,是那个自称“在文教方面”的“一个流动的哨兵”的江青。

江青原本与吴晗毫无交往。1987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晗》(王宏志著)一书,披露了一桩鲜为人知的事情:

有一次毛泽东请吴晗吃狗肉,江青也在场。席间,毛泽东和吴晗谈论历史,谈得很热烈。江青不懂,也凑上来插嘴。吴晗指出她说得不对,江青立即满面怒容,但在毛泽东面前也不好讲什么。……

仇恨的种子,最初是这样埋下来的。用江青的话来说,从此她对吴晗非常“感冒”……她的小心眼儿,她的强烈的报复心理,使她对吴晗横竖看不惯。

1962年7月6日晚,江青看了《海瑞罢官》彩排,不以为然。

此后,江青又看了几回。

这个“流动的哨兵”,终于向毛泽东报告:《海瑞罢官》是一出“骂皇帝”的戏,有着严重的政治错误,应当马上禁演。

毛泽东抽着烟,微微笑着。

他没有正面答复江青的话,却拐了一个弯,说道:“你有空的话,多找几本书看看。”

毛泽东关心起《海瑞罢官》来了。他把主演《海瑞罢官》的京剧名家马连良先生请进了中南海。

吴晗

“马先生,你是‘马派’的创始人,‘马首是瞻’哪!”毛泽东边握着马连良的手,边非常风趣地说道。

毛泽东也爱看京戏。他跟马连良说起了“马派”的《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借东风》。毛泽东说:“马先生,你的拿手好戏真不少。听说,你最近又多了一出好戏——《海瑞罢官》。”

马连良见毛泽东喜欢《海瑞罢官》,站了起来,当场唱了几段。

毛泽东听罢,笑道:“戏好,海瑞是好人!《海瑞罢官》的文字也写得不错。吴晗头一回写京戏,就写成功了!”

听到毛泽东赞扬《海瑞罢官》,马连良高兴得朗朗大笑。

毛泽东设便宴招待马连良。席间笑语欢声,使马连良欣喜不已,站了起来,即席清唱一段。

毛泽东一边倾耳聆听,一边用右手按节拍轻轻敲打着桌面。

当夜,马连良便打电话给吴晗,转告了毛泽东对《海瑞罢官》的赞语,连声说:“毛主席真是礼贤下士!”

后来,江青1967年4月12日在军委扩大会上,曾这么说:“有一天,一个同志,把吴晗写的《朱元璋传》拿给主席看。我说:别,主席累得很,他不过是要稿费嘛,要名嘛,给他出版,出版以后批评。我还要批评他的《海瑞罢官》哪!当时,主席就驳我说,我就要看,而且还说要保护几个历史学家。……”当江青的讲话录音稿冠以《为人民立新功》的标题,收入《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时,江青删去了一句话,即:“当时,主席就驳我说,我就要看,而且还说要保护几个历史学家。”毛泽东的态度,即使从江青的话中,也能得到清楚的印证:他要保护吴晗。

江青所说的“有一天”,是在1962年。

吴晗的《朱元璋传》,其实早在解放前就出版了。1961年,吴晗对《朱元璋传》作了很多修改,于1962年印出油印本,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在1964年4月正式出版新版本。江青提及的有人给毛泽东送去吴晗的《朱元璋传》,是征求意见用的油印本。

江青翻看了《朱元璋传》,认为有“影射”之嫌,因为作者着力于写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做皇帝后如何专制、独裁,看来别有用心,要“出版以后批评”。

毛泽东驳江青说:“我就要看!”

毛泽东真的读了吴晗的《朱元璋传》。书中写及徽州儒生朱升对朱元璋所献之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毛泽东读后,深为赞赏。在“文革”中,毛泽东提出著名的治国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其实,毛泽东是对朱升当年的献策作了一点修改,发出“最高指示”的。

江青在1962年下半年就想批《海瑞罢官》,由于得不到毛泽东的支持,只得作罢。

直到1965年春,江青得到柯庆施的支持,通过张春桥结交了姚文元,她这才把“文革”的导火索点燃起来。